留学归国不见组织?不如去敌国防部做高官——许锡缵的潜伏传奇
许锡缵,作为红色特工潜伏敌国防部多年,展现了令人称奇的智慧与胆略。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他不仅是新中国首批航空发动机专家,还是军用无人机的先驱者。早在1964年,许锡缵就已经提出了轻小型飞行器的构想,也就是无人机。他精准预见到21世纪无人驾驶军机将广泛应用,为后来的军事发展奠定了基础。
许锡缵的传奇人生,离不开他家族的背景。许家,作为“广州第一家族”,自古以来便出过许多英才。许锡缵的父亲许崇灏,参与了辛亥革命,打下南京后任卫戍司令,曾积极支持中山先生进行铁路改革,做过护路司令,并提出建立革命军校的想法。许锡缵的叔叔许崇清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中华教育的先行者,曾担任中山大学校长,推动了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
展开剩余79%此外,许锡缵的堂叔许崇智,更是民国时期的名将,曾任粤军总司令,是黄埔军校的创校者,谦逊地放弃了校长职位,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许家不只培养出了优秀的革命人才,还成就了许锡缵这一位航空专家。他出生于革命家庭,时刻心怀家国情怀,毫不贪恋繁华,只专注为国家航空事业贡献力量。
许锡缵于1913年出生在南京,那时父亲正为保护南京而奋战。虽然金陵城最终沦陷,但小许锡缵在出生不久后便被带着逃到了上海。生活的艰难使许锡缵从小便充满了对国家的深切关注和热爱。幼年时代,他亲眼目睹了中国被列强压迫、受军阀欺凌,因此他早早就有了反抗侵略的决心,拒绝日货,誓与日本侵略者作斗争。
14岁时,许锡缵接触到了红色思想,认为这才是拯救国家的唯一道路。他积极参与学生运动,积极为抗日救国出谋划策,和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起成立了“地下学联”,一个秘密的反蒋抗日的学生组织。他们组织抗议活动,参与农工运动,呼吁觉醒,宣传正义,极力争取知识分子的觉醒与团结。
然而,蒋家政权十分害怕这群勇敢的青年,便设法将他们分散到不同学校,并强迫加入国民党的阵营。许锡缵虽然被调到南昌航空机械学校,并且随着学校迁往成都,但他始终未忘革命初心,暗中继续组织抗日活动,建立救国组织。在长时间的努力与多次冒险后,许锡缵终于于1938年成功前往延安,正式加入了共产党。
到了1942年,蒋政府为了培养航空人才,派遣一批学员赴美国深造,其中包括许锡缵。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许锡缵不仅可以深造飞机发动机技术,还能为将来为国家航空事业服务打下坚实基础。许锡缵请求上级批准,去美国学习。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了这一请求,并要求他保持组织身份,学成后务必回国。
在美国期间,许锡缵不仅学习了先进的航空技术,还考察了德国V-2脉冲发动机、立式风洞等尖端科技,且在美国空军基地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细心研究了多种型号的战机和航空发动机。许锡缵回忆时常感叹,“当时蒋政府花钱培养了我们,但也在培养一个‘掘墓人’”。
1945年,许锡缵学成回国,急切寻找组织。然而,三年的局势变化让他一时找不到联系的渠道。正当他进退两难时,蒋政府将其调入国防部第六厅工作,并给予了中校军衔。蒋府显然相信,许锡缵这样的技术人才不能浪费。于是,许锡缵将其潜伏任务视为一个大好机会,决定打入敌人心脏,成为敌人防线中的一根钉子。
在两年后的某次南京偶遇中,许锡缵终于通过熟人朱传钧找到了组织,得知了自己即将开始为革命效力的机会。许锡缵立即交出了自己收集到的敌方机密资料,包括武器技术、兵工厂项目、军用电码等重要情报。
1948年,许锡缵借口回广州,带着妹妹许锦漪前往皖北寻找解放军。兄妹俩经过千辛万苦,最终抵达中野第六军分区司令部,表示要为革命贡献力量。上级指示他们继续留在敌人的心脏地带,以便为后来的接管工作提供情报和支持。许锡缵凭借国防部的头衔顺利返回南京,为解放事业贡献了大量的关键情报。
许锡缵作为代号“朱金城”的特工,不仅承担了迎接解放军进驻南京的任务,还负责掌握京沪各大兵工厂的资料,组织科研人才的联络工作。他为渡江战役提供了大量关键情报,策反了空军中的许多骨干,推动了空军配件厂的保留。此外,他还亲自绘制了敌人设置的陷阱图,并及时将信息传递给了解放军。
1949年4月,百万雄师过江,许锡缵时年36岁。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他回归科技阵地,成为新中国首批航空发动机专家,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喷气发动机厂,成功制造出第一台喷气发动机。在航空工业的发展过程中,他发挥了关键作用,设计了多个科研院所的管理体系。
1964年,许锡缵提出未来战斗机将主要以无人驾驶为主,这一大胆的预言为后来的无人机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许锡缵一生致力于无人机的研究,直至晚年仍不断叮嘱后人继续这一伟大事业。
1979年,中国的军用飞机开始对外出口,许锡缵作为副总经理为对外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许锡缵因病去世,享年86岁。他的贡献,永远铭刻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历史中。
参考资料:《广州第一家族传奇人物许锡缵》《新中国航空传奇人物许锡缵:长空永存一丹心》
发布于:天津市顺发配资-杠杆炒股配资-股票十倍配资-南京股票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