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棱市是黑龙江省的一座县级市,位于省东部的牡丹江市、鸡西市和绥芬河市之间,地理位置极其优越。东面与俄罗斯相邻,天然的边境优势使其成为战略要地。正因为如此,穆棱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的地方。1933年,日本军队全面侵占穆棱,并在同年5月开始建设包括八面通在内的4个飞机场。1934年,在下城子地区建造了4个宪兵队,此外,还有5个陆军医院和5个军用仓库等设施。穆棱当时是关东军北满地区的五大军事基地之一(其他四个分别是海拉尔、北安、孙吴、佳木斯)。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穆棱一带曾驻扎过近3万名日伪军。
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我东北抗日联军的第二、第四、第五军部队共计5000多名战士奋勇抵抗。革命先驱者如周保中、李延禄、柴世荣、陈翰章、李荆璞等人带领队伍与日伪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穆棱一带曾发生过数百次战斗,著名的包括磨刀石阻击战、泉眼河大战竹田部队、以及对日军列车的413公里袭击等。这些历史见证了革命先烈在白山黑水间的不屈抗争,许多抗日名将如孟泾清、侯国忠、冯丕让等人曾在这里流血牺牲。抗联战士们的英勇斗争,消灭了大量日伪军,甚至有近千名抗联战士永远长眠在这片土地上。
展开剩余82%磨刀石阻击战
1932年12月中旬,侵华关东军从延吉、汪清、牡丹江、哈尔滨等地抽调兵力,准备向东宁一带进犯。东北抗日救国军的李延禄、孟泾清等领导得到了情报,决定及时采取反击。李延禄和孟泾清带领1000余人,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于1932年12月28日抵达磨刀石火车站。休整后,李延禄与孟泾清亲自勘察了当地地形,依据两山夹一河的天然屏障布置了伏兵。31日夜晚,在磨刀石的工人帮助下,他们成功摧毁了铁路设施,切断了敌军通过铁路的补给线。新的一年到来时,关东军广濑第10师团组织了2000多名日伪军向磨刀石进攻。
黎明时分,日军从崎岖山路开始进攻,先行的装甲车在前方开路,步兵紧随其后,气势汹汹。就在敌人进入我方射程范围内的那一刻,我军突然开火。日军毫无准备,多个日伪小队被迅速击毙。虽然日军迅速组织反攻,并且以装甲车和迫击炮加大进攻力度,但我军利用有利地形稳固防线,十几次冲锋均被成功击退。经过数小时的激战,虽然我军弹药不足,伤员不断,但依旧凭借坚定的意志和对敌的有效打击成功消耗了大量敌军。直至天黑,李延禄才下令撤离,带领战士安全退入山区。此次战斗,我军成功打死打伤日军500余人,且通过地下电台将消息传出,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东铁路413公里袭击日军列车
随着日本占领穆棱县,日军控制了中东铁路并利用这一交通线运输兵员、军需物资以及掠夺资源。抗日联军第二军、第五军联合起来,依靠铁路工人和当地党组织的支持,进行了多次反击战斗。1936年8月12日,磨刀石站接到消息,得知一列日军军需列车将在当天夜晚从牡丹江出发,经过穆棱站前往密山。党支部立即行动,选定了413公里处为袭击目标。
当夜,列车按计划驶至此地,突然脱轨,随即陷入混乱。在抗联军队和铁路工人的配合下,日军遭遇猛烈攻击。此次袭击成功打死打伤日军100多人,缴获了大量军需物资。这场袭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同时也提升了抗联的士气。然而,十天后,为报复袭击,日军抓捕了多名铁路工人,戴吉山等人遭到酷刑拷打,最终英勇牺牲。日军随后加大了对该段铁路的防守力度,但抗联军队并未放弃,继续进行多次反击。
泉眼河大战竹田部队
1945年8月9日,苏军进攻东北,日本在华的军队开始溃败。驻守穆棱的日军在竹田的带领下准备南撤。得知敌人撤退的消息后,东北抗联在泉眼河一带设下伏兵,准备给予敌人最后一击。10日上午,200多名抗联战士埋伏在峡谷两侧,凭借夺取的日军武器,实施了猛烈的夹击。
经过数小时的激烈战斗,抗联小分队成功歼灭了300多名日军,残余的敌军则在战斗中不断向南逃窜。随着战斗的胜利,抗联的队伍不断壮大,最终由40人发展成了200多人。在这片红色革命的沃土上,抗日精神得到了传承,并成为当地人不朽的精神财富。
总结
从这片充满英雄气概的土地上,穆棱的人民在抗战期间展现了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铭刻着革命的血迹,代代相传的红色文化也始终激励着这里的每一个人。时光流转,但这片大地上蕴藏的抗战精神依然历久弥新,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坚强信念。
发布于:天津市顺发配资-杠杆炒股配资-股票十倍配资-南京股票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