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作为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5)唯一面向船海产业的专业性、学术性分论坛,“AI赋能海洋——智领深蓝,加速未来船舶跨界融合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本届论坛聚焦人工智能与船舶工业深度融合的前沿技术,推动技术标准互通、资源共享与跨界合作,进一步巩固我国船舶工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技术引领力和影响力。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新平,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ISO/TC8)主席李彦庆围绕中国新一代智能船舶产业链发展、航运数字化与自主船舶展望等当前全球海事业最新热点话题作主题演讲,分享智能船舶、自主船舶等最前沿科技发展动态,并指出,在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全球海事业正处于数字化向智能化过渡的关键时期,要积极探索智能船舶、自主船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路径,引领海事行业走向智能未来。
“近一半的船型在新造船过程当中要应用智能系统,在高附加值船型中更为明显,比如大型集装箱船、LNG船、PCTC船、高端游轮等。这些智能系统涵盖了辅助航行、设备运维、能效管理等,利用AI来提升航运和船舶的竞争优势,是全球造船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副院长李鑫认为,AI对船舶的设计建造带来巨大的变革,需要共建生态加快人工智能在更多海事领域的应用落地。
论坛上,中船集团面向全球集中发布了六项AI创新成果:中国船舶集团智海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智海·图灵”海上人工智能高效赋能基座平台、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旗下武汉凌久微电子有限公司的水星智算处理器凌久NP101、船舶信息研究中心的海鲲大模型、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的蓝豚智能产品安全性测试验证平台、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的造船领域科技创新管理高质量数据集、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发的数字化营运支持系统。
这些涉及大模型、芯片、数字化系统等领域的AI创新成果,全面系统展示了近年来中船集团在AI领域开展一系列探索取得的成就,对加快培育船海产业新质生产力,引领和推动人工智能与船舶工业实现深度融合具有战略性的前瞻作用。
论坛同期发布了2024年度船海产业AI创新实践案例,包括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航行安全智能管家——航安宝、联通数据智能有限公司的元景赋能船舶辅助设计应用实践、无锡九方科技有限公司的九方气象智能导航、陕西欧卡电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船艇智能驾驶系统、上海羚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船舶维修头部企业物资管控优化智能体等。这些创新实践案例通过大数据、AI、大模型等与船海产业的深度结合,进一步夯实了船海产业构建数智生态的基础。
顺发配资-杠杆炒股配资-股票十倍配资-南京股票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